《法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题
发布人: 日期:2007-03-20 00:00浏览次数:4242点赞次数:4
湛江开大,米兰app入口站官网,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湛江电大,中专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成人大专,成人本科,官网,教育部电子注册,国际学历绿卡。米兰app入口站官网(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三十年来...
《法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指导
一、课程说明
法学概论是一门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根据中央电大的教学计划,从2006年秋季开始,法学本科学员大专是非法律专业的补修课程由原来的八门法学基础课程改为三门必修课,其中《法学基础知识》是其中的一门,属于省管课程,由省电大负责组织命题与考试。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4学期,4个学分,课内学时72,采用面授辅导。本课程所采用的主教材为《法学概论》,陈光中主编,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为2002年2月修订版。
二、考试说明
(一)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本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5%、35%、40%。
考卷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核范围
本课程的考核范围是主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具体见本指导所附复习要点。鉴于非法学专业毕业而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学习者还要补修民法和刑法,在本科教育中还要专门学习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课程,作为法学
本科补修课的“法学基础知识”对民法、刑法、婚姻家庭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不作教学要求,不列入考核内容。
(三)题型及分数比例。
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包括:填空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共四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阅后面所附模拟试题。各种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大致如下:
填空题 30%
不定项选择题 28%
简答题 28%
案例分析题 14%
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 法学总论
1. 法的作用的分类(识记)
2. 权利的构成要素(识记)
3. 法律事实(识记)
4. 法律规范的结构(识记)
5. 法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运用)
6. 法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运用)
7. 法的作用。(理解)
8. 权利的概念和特点。(理解)
第二章 宪法
9. 我国的政体和国体(识记)
10. 宪法的修改条件(识记)
11. 国家主席的任期(识记)
12. 公民政治权利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的范围(运用)
13. 我国的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运用)
1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运用)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职务的限制(运用)
16. 各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运用)
17. 各级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关系(运用)
18. 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运用)
19. 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运用)
20. 宪法的修改条件(运用)
2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理解)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
22.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的分类(识记)
23. 书证与物证的区分(运用)
24.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运用)
25. 刑事诉讼中回避适用的主体(运用)
26. 不起诉的种类(运用)
27.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实行拘留的情形。(理解)
28.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保证人的条件。(综合运用)
29. 米兰app入口站官网回避(综合运用)
第九章 民事诉讼法
30. 公开审判制度(识记、理解)
31. 管辖的种类(识记、理解)
32. 民事诉讼中对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识记)
33.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时间(识记)
34. 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识记)
35. 可以先予执行的案件范围(运用)
36. 诉讼保全的种类与条件(运用)
37.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的条件。(运用、理解)
38. 米兰app入口站官网财产保全(理解、综合运用)
第十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39.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识记)
40. 行政处罚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识记)
41. 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识记)
42.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运用)
43. 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举证责任(运用)
44. 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收集证据的限制(运用)
45. 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运用)
46. 行政处罚的种类(运用)
47. 行政处罚的设定(运用)
48. 法的作用的种类(运用)
49. 我国《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理解)
50.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理解)
四、综合复习题(试题范例)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本科《法学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 我们通常可以把法的作用分为 和 。
2. 法的社会作用包括 和 。
3. 如果具体分析一个完整的法律权利的,其内容实际上是三种权利要素的统一,即_______权、______权和诉权的统一。
4. 法律事实包括 和 。
5. 任何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其结构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部分。
6.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______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7. 具体行政行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法律效力。
8.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分为 和 。
9. 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不同,可以将证据划分为 和 。
10. 按照证据材料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证据划分为 和 。
11.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 ,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为日 。
12.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 ;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 ,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期限为日 。
15. 民事诉讼中管辖的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6. 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是已经生效且确有错误的判决书、________和________。
17. 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8. 我国的政体是___________,国体是___________。
19.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___________以外的行政处罚。
20.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外的行政处罚。
二、不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上,多选、漏选、不选均不得分)
1.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有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点;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以下民事案件不实行公开审理的有
A.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
B.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C.离婚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3. 以下哪些案件可以依法书面裁定先予执行?
A.追索赡养费的案件 B.追索扶养费的案件
C.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D.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
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以下哪些人员应当适用回避的规定?
A.审判人员 B.书记员 C.侦查人员 D.检察人员
5.起诉人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_____内提出
A.15日 B.30日 C.3个月 D.2年
6.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包括
A.法定不起诉 B.酌量不起诉 C.疑案不起诉 D.微罪不起诉
7国家主席必须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年满40周岁
B.年满45周岁
C.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8.以下属于全国人大职权的有
A.年满40周岁
B.年满45周岁
C.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9.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行政机关是行政法律关系必要和永久的当事人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C.禁止行政机关自行设定职权
D.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10.以下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有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言论自由 D.示威自由
11. 以下说法符合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有
A.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但代理律师可以;
B.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代理律师也不可以;
C.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及其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
D.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中的所有情况负有举证责任。
1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安机关行使的职权有
A.侦查 B.决定逮捕 C.审判 D.通缉
三、简答题
1. 简述法的作用。
2. 简述权利的概念和特点。
3. 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4.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5. 我国《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6.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实行拘留的情形有哪些?
7.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8.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
10.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的种类。
11.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有哪些?保证人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四、案例分析题
假如现有有人向你咨询财产保全的问题,你应当如何向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