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电大唐国旭报道]2009年徐闻县委党校、徐闻电大合并、整合教学资源以来,学校致力构建学习型校园,不断从学校实际工作出发、强化各项措施,加强学习型校园建设。
一、领导班子带头,激发学习热情。“风成于上,习化于下”。对于学习,领导干部的态度是行动导向和风气引领。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才能及时领会、准确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才能以实际行动成为学习典范,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激发教职员工的学习热情。在构建学习型校园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提出“班子成员先学一步、深学一步”的要求,重点抓好中心组学习,从内容确定到计划实施,从集体学习到座谈交流,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心策划者、积极促进者、自觉践行者,带动了学校教职员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建立健全制度,形成学习机制。为保障学习的长效机制,学校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入手,完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学习制度。一是建立学习组织制度。制定下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印发学校《学习制度》二是拓展学习例会制度。学习例会制度由两个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组学习制度)组成。理论学习中心组由常务副校长、副校长和各组室负责人组成,常务副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理论组长任学习秘书,每个月集中学习一次。组室学习制度是各组室人员每周一集中学习,由组室分管副校长和组室负责人组织,按照学校布置的学习内容及本组室实际情况,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国内外省市内外重要事件和相关业务知识等,并要求每位教职员工都要备有专门的学习笔记,做好学习记录、写好学习心得。
三、建造校园文化,营造学习氛围。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对教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对于提高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等具有深远意义。 学校通过加强“三大建设”打造校园文化。
1、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教职员工提供优美的办公学习环境。一是加强卫生管理。将卫生管理制度化,规定各组室每周抽出半天时间打扫室内和室外卫生责任区,创造整齐、清洁、优美的校园二是建造休闲场地。把学校科学楼后的空地整修成“幸福小广场”,为教职员工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场地三是完善办公设施。为各组室都配备了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并于2011年9月置换光纤设备,提高了上网速度、于2011年10月开通中国数字图书馆,为教职员工的学习查找资料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2、加强软件建设,打造幸福校园。汪洋同志说:“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当前幸福口号已经成为政府的施政趋势,“幸福”已形成一种大众共识。为配合构建学习型,推进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提高教职员工的身体素质,学校一是组织文体活动。2010年红歌比赛贺“七一”2011年举办歌咏晚会和第一届游园活动,庆贺“建党90周年暨两周年校庆”2012以“建设幸福校园,拥抱幸福每一天”为主题、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伴随你”为口号,举行第二届趣味游园活动。二是组建了教职工篮球队,先后参加县教育系统和党政机关举办的篮球赛、与其他机关、学校进行比赛交流。三是组织教职员工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到广西、贵州、福建和阳江、韶关等地参观学习,使广大教职员工增长了见识。一系列的活动加深了同事之间的交流了解,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体现了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建设文化长廊,宣扬学习文化。利用校道围墙建设起文化长廊,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宣扬以学习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从踏进学校校门开始,就可以依次看到学校简介(校训、办学方针、机构设置、培训基地、成人教育招生等)、领导关怀、党建内容(创新争优活动、科学发展观、党校工作意见等)、各类活动剪影(晚会、文体活动等)、社区教育建设等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学校学习气息浓厚的文化理念。
四、方式多种多样,学习蔚然成风。
1、制度学习保风气。学校制订中心组学习和组室学习两个学习制度,促使形成全员学习的好风气。为保障学习制度的执行,将学习制度落实情况列入期末考核,由办公室和理论组负责抽查学习情况和学习记录,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学习制度保障了学习的长效长态化。
2、在线学习谋创新。结合学校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学校于2009年开始构建湛江市党校系统首个在线学习平台,并于2011年12月对平台进行全面更新升级,创新了培训学习的形式。在线学习形式集教、学、考、管功能为一体,充分发挥网上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的优势,在为我县干部培训拓展新渠道新内容、弥补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的同时,也为学校教职员工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新平台。
3、培训学习提素质。曾庆红同志曾指出:“建设一流的学校、办好一流的教育,不仅需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合并以来,该校坚持不懈地抓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做到人尽其用,致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高门槛招收新教师。先后招聘了6名硕士研究生,为教师队伍增添了主持高素质的生力军。二是大力提升现有师资水平。学校不断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大力培养年轻教师。2009年招聘的党红梅老师经过锻炼,学术上有进步,《女性思维方式研究》一文于2010年2月获省党校论文立项,2011年6月结项后,获评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唯一的优秀奖同时授课水平也大有进步,很受学员欢迎。2011年招聘来3名新老师,该校有意识安排他们参加社会调研、参与撰写县情课题,以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并抓住机会送他们到市委党校主体班跟班培训,观摩学习市校的培训授课经验,以提高其教学水平。
4、交流学习长见识。古语道“他乡之石可攻玉”。近年来学校加强与各兄弟单位的沟通联系,交流学习经验。一是加强系统内沟通。主要有“请进来”互相学习,中央省市党校、电大和市其他县区的党校、电大都曾来徐闻电大参观交流还有“走出去”主动学习,2011年11月,学校借到组织教职工参观考察阳江核电站的机会,和阳西党校进行联欢。二是县内沟通。主要是“送下去”互相学习,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是党校的任务,学校近年来坚持送课下乡,为基层单位宣讲国家政策和文件精神,并从指导学习中寻找不足,通过再学习来提高知识水平还有“拿出来”主动学习,学校多次通过篮球友谊赛等文体活动方式,加强与县里其他单位的交流学习。通过这两种沟通四种学习方式,吸取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实际,不断借鉴和不断创新,达到在交流中取得学习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