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文学并驾齐飞--记广东省湛江市电大系统优秀教师、作家陈华清(一)

浏览次数:5394 日期: 2015-11-03 00:00 发布人:本校编辑

她说,电大是块热土,是她深深热爱、感恩的热土。 在教学工作上,她是一个有创新精神、与进俱进的教师,获得湛江电大系统的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获得晋升工资的奖励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多种权威刊物上。在工作之余,文学成为她的精神家园,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在全国性的文学比赛中频频获奖。在纸媒出版举步维艰的今天,她的文学作品被出版社、文化公司看中,出资为她出版。其中,《有一种生活叫"江南"》在京东网上书店热卖,成"人气好书"。
"快乐工作,开心写作"是她的座右铭。左手教学,右手文学,她让二者互相促进,并驾齐飞。
她就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电大的优秀教师作家陈华清。

在电大讲台挥洒青春

十多年前,大学毕业的陈华清,如愿加入广播电视大学这个大家庭。主要负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先后任教《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写作》、《中国古代文学》等主干课程。
陈华清所在的电大,除了有业余大专班,还有脱产中职班。由于专职教师不多,星期一至星期五,她上脱产班的课到了双休日,则给业余班上课。同时兼任不同层次、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最多时一个学期兼任四个班的班主任。一个人顶几个人的工作量,任务非常繁重。
陈华清笑言:"从星期一到星期七都授课,光是看那么多教材、备那么多课就够呛的了。别人邀请我去玩都没时间,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清高呢。"幸好那时她年轻,工作热情高,热衷将教学理想付诸于行动,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把三寸讲台当舞台,跳着各种"舞蹈",累并快乐着。
认识陈华清的人,都觉得她有理想有抱负,做事认真,办事利索。她因材施教,在不同类型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脱产班,她锐意改革,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喜欢上她的课,把听她的课当作是一种享受。别班的学生,有的还专门跑来听她的课。对业余班的学员,她采取跟脱产班迥然不同的教法。业余班的课全部在双休日上,每个科目,学校安排2-4天的辅导时间。她高度浓缩"精华",善于指导学员抓重点,解难点,有效掌握知识点,使他们顺利通过考试。
网络时代给梦想插上翅膀,也给学习提供了便利。陈华清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借"鸡"生"蛋",为教学服务。比如,建立QQ群,跟学员在群里交流、学习、互动,对学员的疑问,她细心解答。又如,她建立教学博客,把相关的学习资料挂在上面,方便学员随时随地查阅、学习。学员有合适的学习资料都可以上传到博客,资源共享。
胡适先生说过,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陈华清不但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之余,还善于总结教学、教研经验,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又把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她撰写了许多教育教学论文,比如《例谈古典诗词的用典》、《〈触龙说赵太后〉的语言艺术》等,发表在大学学刊,以及《语文教学与研究》、《现代语文》、《南方教师》等刊物。此外,陈华清还在职攻读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班。
陈华清的工作态度、能力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学生的好评。天道酬勤,她到电大工作不久,便顺利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被评为"湛江市教坛新秀"获得多种荣誉称号2005年,她评上了中文副高职称,担任中文学科负责人。2014年被骋为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成员。